非凡十年·党员故事——农工党党员胡莹:我在甲定当“村官”



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总会有一些事情意想不到而又必须面对。还记得那是2018年的3月份,单位通知我去参加一个驻村工作会议,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可是当我看到会议印发的文件时,一下子感觉有点儿蒙,因为文件上面赫然写着胡莹同志担任花溪区高坡乡甲定村驻村工作组组长……

我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个情况,真的有点儿慌神,因为从小生长在城市,踏出学校的门,便进了农工党贵阳市委会的门,尽管之前也曾多次参与市委会组织开展的下乡帮扶活动,但大都是基层提前做好了“功课”,我个人几乎很少直接面对基层的具体事务和群众的柴米油盐。

我该怎么办?当时心中有两个“我”在不停的相互斗争,一个说“唉!怎么会是我呢?要不去找领导说一下,我的孩子小,家庭困难很具体,还是换别人去吧!”另一个则说“嘿!伙计,这不正是锻炼自己的时候吗?怕什么,顶上去!”

最终,还是自己不服输的性格占了上风,心想既然组织上信任我,不就是去小小的甲定村吗?又不是上“刀山火海”……


走马上任的“后勤部长”


到了甲定村过后,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接待我们的村支两委很热情,而村委会的后勤保障却冷冷清清。了解下来,才知道乡镇和村支两委为了解决我们的办公、生活和住宿问题,想了很多办法。就拿吃饭问题来说,下班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到乡镇政府食堂就餐。然而,在具体开展工作时候,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情况,因为驻村工作组的成员都是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在进组入户摸底了解情况的时候,就需要有村支两委的1名同志陪同,可是当半天的工作结束后,5名工作组的成员可以去乡镇政府食堂就餐,村支两委的干部则无处解决就餐的问题,这样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有些“同工不同酬”的感觉。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这个情况,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第一时间将这个情况向单位领导汇报,寻求给予支持,很快为甲定村配齐了锅碗瓢盆和米盐酱醋等小食堂运行的软硬件设施。至于每天的购买蔬菜之类的费用,我则与其他几名驻村工作队员商量,先采取AA制方式解决,然后再由5个人每人一天轮流下厨,解决驻村工作组成员与陪同下队村支两委干部每天吃饭的问题。

然而,自从小食堂开办后,渐渐出现了“生意兴隆”的局面,就餐的人数从最初的4-5人增加到7-8人,最后增加到十多人、二十人,不但村支两委的其他成员来了,还有一些村民小组长也来了。因为大家都感觉到就餐时最好找人,最便于讨论工作,商量事情,甚至安排工作,就这样驻村工作组的小饭堂,逐渐演变成为甲定村支两委议事的“集体食堂”。


孩子们喜欢的“绿背心姐姐”


微信图片_20220808153921.jpg



人们常常说现在的农村居住着一支“386199”部队,因为现在只有妇女儿童和老人,还留守在农村。其实,到了七八月份暑假期间的甲定村,更多的只是那些留守儿童和老人,因为很多年轻妇女也会外出打工。我在走访时面对一群群类似于野蛮生长留守儿童,和已经没有余力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老人,内心总会隐隐作痛,总想着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也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于是,我充分利用市委会联系面广、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资源优势,以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发起了“小玩具大爱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活动。倡议发出后,很快得到广大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在短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了1000余件玩具,近100件各式全新衣物、100余本各种绘本书籍,有针对性地发给了有需求的孩子。同时,还开展了以制作玩具为沟通桥梁,让未曾见面的小朋友通过自制玩具实现共同“牵手”的交友活动,从而让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在此后的假期里,甲定村委会门前每天清晨都会有一批孩子在期待着“绿背心姐姐”的到来,因为,在他们的心里“绿背心姐姐”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并通过他们把这份惊喜放大为满村寨的欢声笑语。


合格称职的义务“快递员”


微信图片_20220808152545.jpg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我与村支两委组织实施了用“三变”改革促进“三甲”(甲定产、甲定坊、甲定商)工作,有力推动甲定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并筹集资金5万元成立了贵州甲定苗香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帮助甲定村群众推广销售生产的大米、饲养的鸡和酿制的米酒。公司刚起步、品牌初创的时候,主要销售范围只针对贵阳市内。我与另外几个驻村工作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到公司的运营当中,每天帮着联系客户、接单,同时,还利用个人身边的人力资源,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宣传公司信誉和产品质量。更多的时候还会开自己的车,烧自己的油,帮公司为顾客送货到家,并当面听取顾客对甲定村农副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兼职当起了贵州甲定苗香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的义务“快递员”。


微信图片_20220808152550.jpg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贵州甲定苗香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正式运营的当月,销售收入就达到了12万元,直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6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4元,让贵州甲定苗香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成为了甲定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聚宝盆”。

然而,就在我已经习惯了我在甲定村扮演的这几个角色,同时也逐渐赢得了村民充分认可,正在慢慢成为一个真正且合格的甲定人的时候,组织上的一纸任命割开了我与甲定村500多个日日夜夜的缘分……

但是无论如何,在甲定两年的驻村生涯已经成长为我生命当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因为我深深感觉到相对于我的付出而言,甲定村人民给予我的更为丰厚,我在这里不仅接触了农村、农民和农业,收获了满满的基层工作经验,还认了一个个甲定的“亲戚”,让我的心从此系在了甲定这片热土之上。作者:胡莹农工党贵阳市委专职副主委



文章二维码

农工党中央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工党中央”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中央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 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农工党中央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农工党中央”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工党中央",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